回教第四大聖城(Kairouan,UNESCO,1988)

開羅安,是伊斯蘭第四聖城(第一、麥加;第二、麥地那;第三、耶路撒冷),位於蘇斯(Sousse)以西57公里,建於公元七世紀。由於伊斯蘭教徒終其一生前,都需要前往阿拉伯麥加朝聖一次,可惜很多教徒都沒有這個經濟能力,也難以取得進入麥加聖城的簽證,於是會改為前往開羅安。根據伊斯蘭的記載,前往開羅安七次,可以抵麥加朝聖一次。
阿拉伯(摩爾人)統治了北非及西班牙南部達八百年之久,開羅安在這段時期曾為突尼西亞的首府。開羅安主要有四大景點︰
一、蓄水庫
二、帕帕爾陵墓(Berber Mausoleum)
三、大清真寺(Grand Mosque,A.D. 671)又稱︰奧克巴清真寺
四、舊城(Old Kairouan)
蓄小庫

聖城古圍牆

苦了駱駝……

買照相票的地方

準備入城

如果我懂就好了。

窗子

到過摩洛哥的遊客,都會清楚帕帕爾人是甚麼的一回事,他們是沙漠中的原居民,聚居於北非一帶,瞳孔澄藍色。可詳參《旅遊版圖‧摩洛哥篇104-113》http://blog.yahoo.com/touristmap/category/%E6%91%A9%E6%B4%9B%E5%93%A5/page/2
帕帕爾陵墓

筆者素來就是喜歡這些圖案花紋。

大吊燈照耀着石膏雕砌而成的花紋牆壁。

突尼西亞之門……

一家人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而已

很輝煌的陵墓

美麗的拱門

圓頂更顯伊斯蘭色彩

陵墓的氣派,完全沒有恐怖,只可當作藝術品般觀賞。其藝術特色看下去與摩洛哥倒有點相似。

祈禱室

內庭

圖案精細

這些屏風,用於家居,讓女子從中規看客人,選擇對象,以保持距離。

門扣

傳音塔(拜望塔)

還是這些門,融入了陵墓的設計。

他們都是童軍,令人感到他們有着無限的活力,是未來突尼西亞的棟樑。

陵墓一角

大清真寺(Grand Mosque,A.D. 671)

有機會Snapshot,筆者當然不會放過,這些照片才是最珍貴。

門……美

大清真寺外的小區更是迷人,這些小巷很有伊斯蘭世界的特色,你完全感受到另一個世界在地球的存在,這些都是日本、韓國、台灣、中國大陸感受不到的。內地自由行來香港以為很棒,究竟到香港旅遊有多棒呢?筆者也見許多內地人到北歐旅行,這都是他們自以為有錢的象徵。但是在突尼西亞,筆者卻看不見有內地人到訪,這表示他們只是有錢,對甚麼是旅行還是一竅不通!

清真寺內的大庭

小池供教徒潔淨身體

清真寺內不對外開放

拱廊

突尼西亞之門也設計於清真寺的建築之中

雨下得越來越大了……

日規

又有機會Snapshot了。

很有當地風味。

當地人種主要是阿拉伯人,從其五官可以分辨。

門外的花紋設計

城中小巷

門與窗

再進小巷

又有Snapshot的題材靈感。

筆者在開羅安遇上大雨,所以全程都將至愛的蔡司鏡頭收起,改用了Canon鏡頭,從照片所見,其色彩層次欠佳,沒有了鮮明的空氣感;而蔡司的暗中有暗、白中有白更不復見,九葉光圈所製造出來的散景,也消失於Canon鏡頭。不過在雨天下,蔡司鏡還是藏起來比較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