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只是不明白,香港政府、內地書刊、維基百科仍分不清楚「突尼西亞」Tunisia 與「突尼斯」Tunis 的分別,前者是國家名,後者是首都。而這樣的好國家,香港人竟然不為熟悉,這是見識淺薄嗎?事實正是如此,但你不與香港人談論日本、韓國、台灣,向他們討論突尼西亞,即是想與他們终斷話題,因為他們對突尼西亞一無所知。這些不跟大眾淺薄的認知就被看成另類的情況,真是很可悲,這更見香港人井底之蛙!
提及突尼西亞,部分認識首都突尼斯的香港人,都是因為2011年1月的茉莉花革命(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)。
2010年12月17日,一名26歲青年穆罕默德‧布瓦吉吉引火自焚,觸發市內大規模的示威活動,民眾都希望推翻極權政府,爭取民主。最終上街活動成功推翻當時的總統本‧阿里,之後的骨牌效應傳遍整個阿拉伯地區,先後有阿爾及利亞、摩洛哥、利比亞、埃及、也門、敘利亞、黎巴嫩等國家都有示威活動,至今已到尾聲。不少無知的港人,對國際情況全然不知,只看新聞就說這些國家很危險,其實當地的民眾只是想爭我們正在享受的所謂民主(可能只是我們的十分之一),他們的行為常會被誤導成危險、生事、殺害遊客,要知道,殺害遊客的是恐怖組織,而不是這些民眾,香港人受日本及美國的思想影響甚深。
2011年末,突尼西亞終於由一位民望極高的醫生上場當選總統。現時的突尼西亞對外開放態度,令筆者也可以感受得到,起碼沒有無理的,不准拍照的條例,關員、當地警察都非常友善。
現在的突尼斯市面非常平靜,軍車仍在此當值,以防有組織借機生亂,他們當然不准許遊客拍照,但筆者還是拍了。
下︰茉莉花革命的示威地點

筆者的照片,都是學習傳媒的誇張手法,將市面氣氛歪曲……

根本就沒有恐怖,當地人非常友善!

上班的上班,工作的工作。

購物區真的很像巴黎。

革命發生的地點旁邊酒店。

法式建築風格

街道很清潔

繁華

當地人都很開放

突尼西亞國旗

茉莉花紀念購物袋

天主教堂

電車

令人感到悠閒的街道

歌劇院

法式陽台

Police

公車

Snap Shot
筆者在突尼斯不斷舉機拍攝,特意拍攝一些Snap Shot,希望寫實地捕捉當地人的生活面貌。不過拍攝時必須快而準,因為當被攝者發現了,照片就會失去味道。
悠閒咖啡座

婦女們

雪糕父子情

相見歡

販夫的努力

街邊的甜點

時髦新一代

擁抱

街頭特工

等……

繁忙

您好……(普通話)

簡單的歡愉

五星酒店的商務客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