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米拉城(Palmyra,323
BC)
帕米拉是敘利亞的旅遊重要景點,它被聯合國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之列,我又怎會錯過呢?據說整座古城只發掘了十分之一,但其面積足以容納10個一字排開的香港大球場。

帕米拉的地理位置
帕米拉位處敘利亞東部、離大馬士革200公里的荒漠中,這裡曾是十大羅馬連城中最重要的。在古時候,這裡之所以能夠興旺起來,原因有二︰其一、這裡是一個綠洲,有充足的地下水供應,使人類可以在此聚居;其二、古城座落於歐、亞、非的交匯處,是絲綢之路的貿易連接點,許多商旅將東方的絲綢、服飾、阿拉伯香料等貨品在此轉售往西方;上述的因素促使它成為一個獨立的王國,享受到400年的繁榮,公元117至224年,是帕米拉的全盛時期。

關於沙漠女王與帕米拉的歷史
自公元1世紀,帕米拉已是羅馬帝國統治下,一個享有自治權的城邦。公元260年,波斯出兵打敗羅馬軍隊,當時帕米拉的統治者烏辛納趁機獨立,自封為王。不久,他遭到暗殺,據說暗殺他的人正是其妻子扎努比亞,雖然事件尚未得到定論,但是敘利亞人深信這段「歷史」,故整件事被完完整整地紀錄在大馬士革的博物館裡,館內清清楚楚地展示了一個用石雕成的女人,用利刀指向烏辛納的頸部,這正是他們當時的寫照。扎努比亞於公元267年繼承了王位,繼續統治這個城邦。她可以說是一位巾幗女英雄,不但雄才偉略、聰明能幹,還趁羅馬內外交困之際,發兵控制了整個敘利亞,並把勢力擴展到小亞細亞和尼羅河流域,成為中東霸主,氣勢迫人,一時無倆。其時的羅馬見勢頭不對,立即派兵攻打帕米拉城,女王假裝投降,羅馬軍受騙撤退;女王一見羅馬軍隊離開,立即宣布再次獨立,最終將羅馬激怒。羅馬旋即派兵屠城搶掠,還放火將整座城燒毀,最後更將女王俘虜,於羅馬遊街示眾,其結果好不慘痛,命運悲悽,哀哉!






公元260年的帕米拉

2007年的帕米拉

帕米拉的遺址,仍保留了不少昔日的宏偉建築殘骸,如中央大道、勝利門(凱旋門)、貝勒神廟、柱廊、劇場、十字路口、王宮、雕像等建築群仍屹立於荒漠之上,這股磅礡的氣勢,震懾著到訪者的心靈。
帕米拉的建築
帕米拉城全長1600米,中央大道將古城分為東西兩面,而大道的功能正好將各個遺蹟相連起來。由於古城沒有既定的入口,故遊客可以從四方八面進入古城,許多遊客都會先遊唯一需要購票的貝勒神廟。神廟建於公元32年,有3座殿,主殿四周環繞著15米高的石柱,為祭祀之用。





當我乘車到古城的入口,車門打開之際,一陣陣熱氣已湧過來,看看溫度計的度數,竟高達攝氏50度,我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絲毫辛苦,心裡只是暗暗興奮(可能比12月到俄羅斯時,只得零下30度時興奮)、雀躍、甚至想擁抱古城。雖然到過不少羅馬古城,但這個古城就是有著一股誘人的魅力,吸引你探究那神秘的寂寥!更因為它座落在荒漠之中,地方偏遠,甚少有遊客到來;亦加上氣候極度乾旱,古蹟因而保留得特別完整,其沙黃色的調子,顯得外表格外光滑。我正在沉思,昔日交通往來、耀眼四射,盛極一時的古城,竟然落得如此下場,這就是興與衰了。



神廟的背後就是一系列的柱廊,柱廊由400根圓石柱組成,由於古城曾被洗劫,圓柱上的細緻雕塑都已經殘缺不全,但斷裂的圓柱仍神氣昂然地聳立在日落的廢墟之中,而柱廊的入口就是昔日雄偉的勝利門。

羅馬劇場的面積雖不算大,但勝在完整,舞台效果極佳,後台寬敞,站在其中,感覺一流!




這是古代的十字路口,可見當時的交通往來已十分便利。

古城西北方的山坡下,陵墓密密麻麻。陵墓分地面,地下兩種,有些遠望像碉堡,其實是一個家族死後同葬在一個塔,以致出現像白蟻丘的建築。



帕密拉綠洲


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