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格拉堡(Agra Fort),1565年。
當天到達阿格拉,其實頗熱,當然相較大馬士革的50度,阿格拉的38度其實不算甚麼,只是潮濕的印度,把我的上衣都濕透了。

阿格拉堡的正門。
阿格拉堡與德里的紅堡建築設計,基本上是沒有分別,故到印度遊覽的遊客,通常會選擇阿格拉堡遊覽,原因只有一個,就是阿格拉堡與泰姬陵遙遙相對,其中的歷史就更是大家必到的原因!

蒙兀兒帝國的阿克巴大帝,為了防禦外敵,故於1565年建了阿格拉堡,其風格更巧妙地結合了傳統印度建築與回教的建築特色。

後來此處更成了皇室的居所,其後的幾位君王也逐步加建,使當中的風格各有不同,下面照片中的大門,可清楚看見數次加建後,變得越來越大。

整座阿格拉堡,都是以砂岩作為建築材料,沿着阿穆那河而建,從外面觀看,甚為美觀。






我到達這個花園廣場,還以為自己到了波斯的伊斯法罕,伊瑪目廣場,後來才知道,當時的蒙兀兒皇朝,將許多的波斯建築抄襲過來印度,很多蒙兀兒式的花園,都會有伊朗的影子!

賈季汗宮
中間有廣大的庭院,供皇族休憩。




公眾大廳(Diwan-i-Am)
大廳全以大理石雕刻、鑲嵌而成,是君王聆聽臣子報告的地方。

當年沙賈汗王動用了全國的金錢,去興建陵墓給愛姬,其子歐朗條伯(Aurangzeb)是一名暴君,竟將其父沙賈汗囚禁於此地達7年之久。

八角房(Musamman-Burj)
是沙賈汗被兒子囚禁的地方,在此處可以遙望泰姬陵,沙賈汗最終在此抑鬱而死。


與泰姬瑪哈陵遙遙相對!
這段感情,真是可歌可泣呢!



阿格拉堡城牆。

又可以從雕欄玉砌中窺探外間……


印度人的悠閒!

印度西斯?



私人大廳(Diwan-i-khas)
以往皇室觀看表演的地方。

精細的雕工


世界七大奇景
泰姬瑪哈陵(Taj Maha),1631至1653年。

費時22年才建成的泰姬陵,全由大理石及寶石鑲嵌而成的,外表看來,令我感到她的寂寞、孤獨、淒涼。
探訪泰姬的路上,一班販夫追趕着我,不斷希望我用$100盧比買下他的兩件泰姬陵紀念衫,我怎也不買,結果他竟將衣服放於我手,不給予機會我歸還,我在想,若我有心偷了不付錢,這他就當災了……世上竟有如此愚蠢的生意人。

進入泰姬陵,務必經過檢查與搜身,隨行的包伏也不能大於A4,自備的水也不能攜帶。


又是一個波斯式的廣場。

進入泰姬陵主體前的門。

不少攝影師會前來為你拍照,以收取$100盧比。不要少看他們的技術,他們能夠在遠距離拍得j較大比例的泰姬陵,而人像比例合理的照片。



兩旁的清真寺。



進入泰姬陵主體前必須脫鞋。

回頭拍照。

雕花手工精巧,兩邊的可蘭經文由下而上加闊,好讓眼看闊度不會因為遠離而縮小。

偷拍得來的泰姬陵墓。

夕陽斜照的泰姬陵。

從泰姬陵外望,是一條孤寂非常的河流……


傳音塔

雪白的泰姬陵。






很難才能爭到位子,拍下這張永遠使我回味的照片。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