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第
高第的作品,主要表現於其建築藝術,在此不多談論,大家可看《旅遊版圖‧西班牙篇︰17 高第的巴塞隆拿》。
米羅
米羅的作品,早於1997年於香港藝術館展覽過,我去看了數小時,也看不出他的作品究竟有何含意!不來找一桶顏料,隨意倒在畫布上,就是一幅作品。我想說的是,每一幅畫,都應該有一個趣味中心,但我就是看不出,他可以將全幅畫用冷色,其中一小部份用暖色,就叫佳作,我真是要寫個「服」字。總之我就是不明白其作品,他是我看過的作品之中,最摸不著頭腦的。


「投石擲鳥的人」1926年作


畢卡索
他是立體方格派的表表者。
下為畢卡索最著名的作品「格爾尼卡」1937年作,講述二次大戰時人民的苦困。他擅於將一個整體,以不同顏色的格子解剖,然後重新表達。

「三樂師」


達利
超現實主義的表表者,他以夢境與性慾作為作品的主題,軟巴巴的物體與面部屍骸,被掛在空曠的廣場上,看後都「咪話唔驚」。
「記憶的永恆」1931年作。我在數年前也曾將此畫掛在家中

「記憶的永恆的崩潰」1952-54年作

「亡靈」1934年作

這樣都可以畫?

「內亂的預感」1936年作


「睡眠」1937年作

基利訶(台灣譯作「奇里訶」)
這是我最喜歡的作家,他的作品常以一個夕陽的廣場作為背景,當中沒有任何生物和人的存在,密閉的空間讓人透不過氣,廣場上站立藝術公仔,予人恐怖之感。
「街道的神秘與哀愁」1914年作
廣場上的黑影意味了對小女孩的不利,而女孩玩樂非常愉快,對將會發生的危機全然不知。右面的貨南打開來,露出黑色的影子,意味了暗藏殺機。此作品的可觀之處,在於基利訶恰當地運用時間變化的影子,作為主題表達之用;而畫的左右透視點是刻意的錯誤。

「擾亂人心的藝術女神們」1924年作

「愛之歌」1914年作

「寂靜光影」1936年作

「The Return of Ulysses」1968年作

「The Deadly Light」1915
又是一個廣場和公仔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